当前位置:中医养生网首页 > 穴位百科 > 脚部穴位
太溪(Tàixī)穴
标签:太溪,太溪穴,脚部穴位,足少阴肾经

导读:太溪(Tàixī)穴,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、膀胱炎、月经不调、遗精、遗尿、牙龈炎、踝关节扭伤等。配大陵、神门、太冲、志室主治失眠;配尺泽、鱼际、孔最主治咯血;配气海、三阴交、志室主治滑精。 【穴位图】

【所属经络】 足少阴肾经 【取穴法】 第1步:坐位垂足或仰卧位; 第2步: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(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中点),按压有酸胀感,即为本穴。 【特定穴】 输穴;原穴 【位置】 足内侧部,内踝后方,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。 《灵枢·本输》:“内踝之后,跟骨之上,陷者中也。”《医学入门》:“内踝后五分”;《循经考穴编》:“踝骨尖平”。 【功效】 益肾、降火。 【主治】 古代记述:默默嗜卧、溺黄、少腹热、腹胀、心痛、喘息、呕吐、咳逆、胸胁支满、嗌中肿痛、唾血、口中热、唾如胶、消渴、霍乱、泄出不知、寒厥、足热、牙痛、遗精、遗尿、尿有余沥、月经不调、带下,阴股内湿痒生疮、乳痈、鼻衄、足肿、足底痛。 近人报道:慢性咽喉炎、眩晕、肾炎、尿路感染、失眠、神经衰弱、肾虚牙痛、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、足底痛。 【方例】 咽中干、口中热唾如胶:少泽、太溪。 咽肿:中渚、太溪。 衄血不止:兑端、脑空、风门、太溪、稳白。 腿足肿红:太溪、昆仑、申脉。 眩晕:完骨、太溪、太冲。 肾虚牙痛:下关、颊车、太溪。 失眠多梦:神门、三阴交、太溪。 【刺灸法】 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,艾条温灸10~15分钟。 (责任编辑:迪哥)上一篇:照海(Zhàohǎi)穴下一篇:太冲(Tàichōng)穴 健康小工具

每日所需热量查询

健康体重范围计算

燃脂运动计算

体脂百分比计算 =相关养生文章=

照海(Zhàohǎi)穴

太冲(Tàichōng)穴

商丘(Shāngqiū)穴

丘墟(Qiūxū)穴

冲阳(Chōngyáng)穴

申脉(Shēnmài)穴

仆参(Púcān)穴

内庭(Nèitíng)穴

隐白(Yǐnbái)穴

金门(Jīnmén)穴

外踝尖(Wàihuáijiān)穴

水泉(Shuǐquán)穴
免责声明: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,皆为程序自动获取自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;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给站长发送邮件,并提供相关证明(版权证明、身份证正反面、侵权链接),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。